发布日期:2025-07-06 11:31 点击次数:162
您的浏览器不援助此视频技术
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
相近岁末,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立异示范“十佳案例”和“优秀案例”。其中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“三苏文化大数据库(一期)”告捷入选“优秀案例”,这一佳音记号着三苏文化在数字化立异方面取得了进犯残害。
“咱们文化单元的转型跟媒体亦然一样的。从华西都市报到封面新闻,期间在变,姿色在变,但初心不变。三苏祠和华西封面双向奔赴九游体育娱乐网,共同促进彼此把就业作念好,鼓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,这是咱们畴昔、咫尺、异日共同的责任。”1月1日,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暨封面新闻建造9周年之际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。
陈仲文
一个老读者眼里的华西:充满笑脸与活力
1995年1月1号,中国第一张华西都市报创刊。彼时,陈仲文还在眉山市仁寿县西宾系统就业。
“我思阿谁期间的四川东谈主,应该都看过、买过华西都市报。”陈仲文说,华西都市报依然面世,就受到刚劲全球的宽容,飞速成为媒体新力量。“华西充满笑脸和活力,不是无出其右,也不是一册正经。文风私有角度新颖,老是能收拢社会的热门、焦点和痛点,很快就火了。”
2009年,陈仲文调任眉山市公安局政事部主任,运转摊派宣传就业。“畴昔认为华西都市报面子,运转和媒体打交谈后,发现华西都市报既面子又好用。”
“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候,单元有什么安全、警务方面的信息,不错通过华西都市报让更多的老庶民透露。老庶民的许多民情人心,也不错通过华西都市报进行反应。”陈仲文说,“华西就像一座桥梁,让部门与全球间的干系更风雅。”
陈仲文
一个守门东谈主眼里的华西:一针一线皆成爆款
2012年,陈仲文调到三苏祠博物馆担任馆长。到任不久,雅安芦山发生7.0级地震,三苏祠也受到不小的涉及。2013年,三苏祠启动史上最大限度修缮。
没思到,这一修等于近三年。那段时辰,陈仲文最大的压力,等于无数东谈主问他:“三苏祠什么时候再行开馆?”
三年间,三苏祠却少量莫得被东谈主淡忘,偶尔通过媒体放出少量风声,就成为东谈主们津津乐谈的谈资。《600岁兄弟银杏荫藏闹市》《揭秘三苏祠考古三大新发现 古井青瓦荔枝树》《呵呵的始祖竟是苏东坡》……这些报谈,陈仲文了然入怀。陈仲文说,在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上,一只白蚁、一派银杏、一颗荔枝、一句呵呵,都能成为全川的话题,大门天然暂时关闭,但三苏祠与群众莫得失去干系。
2017年4月18日,第三届世界优秀文物保护讹诈工程终评揭晓。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在世界70多个参评文物保护工程中胜出,获取十佳。陈仲文既振作又安稳。在他看来,这一切并不虞外:“振作是因为三年的勇猛得到认同。安稳是因为这都是沾了东坡先生的光。东坡先生家里的一针一线,总能激起群众的共识。在媒体的眼里,等于爆款!”
一个文博者眼里的华西:双向奔赴共正经任
最让陈仲文印象深刻的,是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对东坡丹荔的系列报谈。
“故东谈主送我东来时,手栽荔子待我归。荔子已丹吾发白,犹作江南未归客……”三苏祠内,快雨亭边。苏轼当年手栽的荔枝树枯身后,其树根成为三苏祠的镇馆之宝。为了顾忌东坡,2007年,三苏祠的就业主谈主员又在旧址上再行种了一棵荔枝树。2017年,这棵荔枝树初次大面积挂果。有东谈主致使骄贵出价1万,购买10颗荔枝。
“咱们认为东坡荔枝东坡乡愁,是学习东坡文化一个越过好的载体。”陈仲文说,三苏祠一悛改去的方法,提前通过媒体向市民征求观念,让群众一皆参与商讨,临了特意开会揣度荔枝若何吃。
“苏东坡一世在黄州、惠州、儋州写过对于荔枝的诗词20首,其中在惠州写得最多。苏东坡被贬惠州时,年近六旬,北归发放。但一颗颗荔枝让他的生涯有了滋味,有生涯就有家,有家哪里不快慰。”陈仲文说,“在东坡先生心中,荔枝已不苟简是一种生果。从西蜀到岭南,荔枝是他的乡愁,更是他的乡味。他的这种英俊,对荔枝产生了提高千年的深入影响,也让三苏祠这棵荔枝树显得真义超卓。是以,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,咱们都应该让更多东谈主共享这份惊喜,尝到乡愁的滋味。”
2017年7月24日,在苏学群众、三苏祠就业主谈主员和旅客的见证下,红红的荔枝被摘下枝端,群众坐在一皆,共享这一味甜甜的乡愁。
2019年,多数松鼠运转光顾这株苏宅丹荔,“苏东坡家的荔枝松鼠先尝”登上世界热搜。
2024年,苏宅丹荔再次迎来大丰充。7月4号,来自惠州的嘉宾和眉山腹地老庶民一皆,在三苏祠荔枝树下,吃得兴味勃勃。“算作戒指后,现场还有小一又友久久不肯离去,问咱们下次什么时候搞。我思一颗好意思好的种子,已经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下了。”
“媒体擅长筹办,对文化的传承、传播有私有的上风,对博物馆的许多就业不错起到引颈作用。相似好的筹办,也不错反过来鼓舞媒体就业。”陈仲文说,“比如2024年寿苏会,咱们就投合华西一皆筹办,推出了‘唐宋八群众 眉山来网络’,受到多地响应。群众整联合源、学习互鉴,共同扛起传承进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。”
文化自信带来更大的文化责任。陈仲文说,和华西都市报转型升级,打造封面新闻一样,三苏祠也在升级,不断丰润行状和产业的羽翼。“三苏祠和华西都市报就像两个老一又友,双向奔赴,共肩责任;牵手同业,一齐前进!”